電腦遊戲補完計劃104 – 时空少女蕾佳 TIMEGAL HD-Remaster

這是一款1985的古董遊戲, 其實都算罕有, 在巿面流通的不多, 所以心動把它收藏起來. 其實這個價格定位也較進取, 特價也要HK$100,左右, 以這遊戲性和遊戲內容, 某程度在客觀層面是不值得這個價錢. 但是維修”古董”就真的要相當的花費, 就好似若果要人把1985年比VCD還要低清的畫面變成高清, 個人也嘗試過效果也不是太好. 所以相信這遊戲的畫面是花了一點功夫. 但是本人覺得這個遊戲的遊戲性近乎零, 只有半秒也不夠的QTE, 過關只能死記出現次序再狂按, 也要”死了”很多次才能通關. 而即使不斷重覆死亡下通關也只有30分鐘的遊戲時數, 所以坦白講遊戲性近乎零.

而這遊戲其實可以玩完一輪再去退錢, 但是當把這遊戲當作收藏, 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了. 如果真的為了遊戲性, 就不會入手這遊戲, 就只不過單單看到1985年的古董還保持新淨, 就把它好好收藏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103 – 赤霞珠 Cabernet

這是一款互動故事冒險遊戲, 遊戲全程約12小時. 故事主要講主角與某小鎮的人互動下的故事. 遊戲設計是開放式互動, 大部份任務也沒有限制特定日期才能完成任務, 基本上玩遊戲可以一直跟據任務一直衝, 而任務全部也沒有重複, 所以基本上沒有半點做”習作”的感覺.

遊戲故事是講女主角意外做了吸血鬼之後, 在人性(即是”細”)和虛無(即是”大”)的平衡角力. 而當玩這遊戲時, 如果作出平衡, 相信會任何方向選擇也能選, 當中容許的選擇沒有過份要求條件, 所以選擇中作出平衡, 又可能會有另一個結局. 而本人就對”吸血鬼”的世界有點抗拒, 永生和不能見太陽來講某程度是一種痛苦, 所以從剛成位吸血鬼後, 就所有選擇都像一個普通人類的反應, 到遊戲中後期就已有很多”虛無”的選擇也不能選了.

故事也有教訓話女主角很有潛質做獨當一面的人物, 卻選擇做了像”小貓”的角色, 所以到遊戲結束也沒有被契約束縛, 就像說這遊戲的啟示像一個笑話. 就好似故事中無故出現的革命軍, 甚麼說革命目的是為了你爭取最大利益, 轉頭又話你犠牲一下也是必須. 真的想問問要犠牲還說甚麼最大利益? 遊戲還要三次”乾杯”的契約來確定, 本人選擇違反正常人社交反應, 三次也不”乾杯”, 就是想表示立場. 有人真的不明白, 當擁有的選擇權越大, 受到限制的程度就越高, 即是有一句,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人們總是看到別人的好, 別人承擔的卻甚麼也沒有看到.

說明遊戲的世界觀, 吸血鬼要有契約才能進入私人空間, 和可以把人類當作食物定期去吸血, 這是現代價值觀扭曲了舊有吸血鬼的形象. 明明細過時說只要被吸血鬼吸過血, 就也會成為吸血鬼, 這一點和傳統有很大出入.

如果以遊戲來講, 這遊戲的故事和遊戲框架也很好, 值得可以一玩. 或許嘗試一下偏向選擇”虛無”的選擇, 會否真的成為一個好結局的吸血鬼?


Hong Kong, Hong Kong

豬禁蠢的體驗

其實呢, 每人都有人作不斷試探, 而當有人犯蠢的時侯, 就讓人覺得會自己不懂保護自己. 但是若果被騙的不是金錢而是知識, 而賺回來的回報是個人的聲譽, 這其實又是不是蠢? 個人聲譽有甚麼用? 就是一種令人相信自己的資產, 有錢也買不了的. 是蠢還是傻?

影片來源: 小李虎的快樂生活


Hong Kong, Hong Kong

處變不驚

本人當年即使在海洋公園玩機動遊戲, 都不會驚慌失措. 當身邊發生了突發事件, 也當作等閒之事. 這些經歷不是代表本人已沒有甚麼東西可怕, 而是每次遇到這些事情時, 也是在心中想著, 上天為何要這樣折磨本人? 本人只是想做一個好人, 為何往往要遇到不公平的事? 殺人放火金腰帶, 修橋補路無屍骸, 本人打算用一生人的時間去證明是錯的, 上天會不會給本人一個答案?

圖片來源: 老夫子 Old Master Q 社團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102 – 雙截龍外傳:雙龍出海 Double Dragon Gaiden: Rise Of The Dragons

這是一款使用了傳統品牌的新式橫向格鬥遊戲. 其實遊戲除了使用了雙截龍的舊角色們作可操控的角色, 所有操控的方法和遊戲體驗也不同. 最創新的是遊戲中途是沒有補血食物的補給, 要使用必殺技連殺幾個敵人, 補血食物才會走出來. 同時遊戲預設打死了的敵人屍體, 是不會消失的. 所以一直很好奇為何現在的動作或RPG遊戲, 很多遊戲為何不能做到這點, 至少希望能讓在RPG的遊戲中, 在地圖中在隱閉的地方打敗敵人後, 而背包剛好滿了, 可以遲些再回來撿過物品吧. 甚至可以加入新職業”執屍隊”, 可以定期清理地圖上的屍體作交易吧.

而說遊戲操控性, 是很容易操控和有打擊感, 敵人不再是幾條血的沙包角色, 現在只需打一兩次連招攻擊就會被打倒, 所以遊戲體會是很暢快的. 只是角色升級系統是暫時性, 而遊戲設計是過關後選擇角色升級, 但是遊戲結束後就甚麼也沒有了. 所以若果角色升級是永久性, 遊戲耐玩性會更高, 升級的選擇就能更長遠性的考慮吧.

而本人遊玩時, 最後也出動了修改器, 開啟了”一拳KO”的功能, 看看使用隱藏角色會不會有不同結局, 不過到最後還是同一個結局. 使用隱藏角色只是單純的操控角色不同, 和故事沒有關係. 如果其實以最低的開發資源下, 可以像街霸二那樣, 結局出現操控角色的一幅結局圖片, 感覺就不一樣, 至少多個誘因去讓人用齊所有角色去完成遊戲吧.

而這些橫向格鬥遊戲通常都可以二人同時遊玩, 不明白為何不能開啟AI隊友模式? 技術上AI敵人也可以做到, 為何AI隊友就做不到? 不是只要把AI敵人的方程式, 改到AI隊友便可? 就像遊戲”Bud Spencer & Terence Hill”那樣, 不是就有AI隊友嗎?

個人建議喜歡橫向格鬥遊戲的玩家遊玩, 那種爽快感也是少有的. 這是一款很不錯的遊戲吧.


Hong Kong, Hong Kong

楊修之死

楊修之死這個故事人人都聽過, 甚至中學教科書都有教. 故事講曹操在新建的門上寫個”活”字, 楊修洞悉曹操心意, 說應該把門做闊一點, 之後就為日後帶來殺身之禍了.

而這時本人也明白, 明明一早講了問題所在, 看到工程無原因下兜大圈, 將來一定要走更多冤枉路, 目的就是俾相關人士可以抽油水和回佣, 而過去的本人一直不同流合污, 直接指出問題所在, 可以讓公司折省很多不必要的費用. 因而導致相關人士不能從中得到好處. 於是本人就被排濟甚至連工作也失去. 最後還要背負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者.

曹操呀, 你想本人向有關人士解釋發現的問題所在, 還是想讓自己變成又盲又聾看似間公司一直還是在好好運作?


Hong Kong, Hong Kong

辛苦的媽媽

本人的媽咪每天也很辛苦照家中大小, 由家務到生活安排也照顧周到. 而有人卻扮作在背後照顧母親大人的一切大小需要. 想到這點就有點火, 明明我們一家人互相照顧, 過著比一般家庭還要低的經濟水平消費的生活也可以很開心, 然後有人卻對外面說, 是那個人一直資助本人的媽咪大小需求, 換轉其他人又會有甚麼感覺?


Hong Kong, Hong Kong